【纪检人·手记】敢于担当不惧魑魅魍魉 秉公执法必然赢得民心

时间:2018-11-13 11:29    来源:杜集区纪检监察网   作者:刘娟  
     打印

近日,“2018海安最帅交警”的话题在微博上火了。事件来源于江苏海安交警在检查中依法扣留一辆脱保车辆时,违法行为人对交警提出质疑并拿出手机拍摄,一名陶姓警官挺身而出,不惧违法行为人的叫嚷威胁秉公执法,赢得网友纷纷怒赞,并评价其为现代版的“李云龙”。

在微博上之所以“火”了,根本原因有两点:其一是在面对违法行为人的质疑和拍摄,陶姓警官能主动从几个辅警中挺身而出“要拍就拍我吧”,尽显民警责任担当。“为官避事平生耻”,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,勇于承担职责与责任。领导干部要把勇于担当作为一种追求,常怀担当之志,常练担当之能。要在工作中树立主人翁意识以及舍我其谁的精神,坚持原则,勇于担当,敢于负责,把“功成不必在我,建功必须有我”的思想境界投入到工作。作为领导干部要能够把急难险重任务的压力拉过来,重大任务敢于果断决策,豁得出去顶得上来,真正做到安定民心,凝聚力量,拉近干群关系。当前,许多领导干部不敢担当、不愿作为,存在着思想上求“稳”、观念上求“守”、心理上求“躲”等慵懒现象,影响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。对于如此敢担当的陶姓警官,能赢得群众点赞也就成为必然。

其二是能秉公执法秉公用权,在处理问题时规范使用法言法语,权威化和人性化相结合。“我是 …,你因涉嫌车辆脱保,需要对你的车辆进行扣留。…不要因为你身体不好,就可以为所欲为。至于你说是癌症病人,可以酌情处理。你可以拍,我们接受监督,但是不接受恶意炒作,否则你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。”有理有节,执法有据。“公则生明,廉则生威”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,权力姓“公”不姓“私”。因此,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公私分明、先公后私、公而忘私,不怕“摊事儿”,不怕 “麻烦”,为人民办实事、办好事。当前,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,用手中的权利为亲属、朋友谋取私利,群众怨声载道,最终受到党纪国法惩处,甚至沦为阶下囚。权利必须通过监督来保证运行的规范和透明,陶姓警官在执法过程中愿意接受群众监督,坚持秉公用权、廉洁从政,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,也赢得了民心。(杜集区纪委监委)


打印文章 | 加入收藏 | 分享到: